2型糖尿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意义与糖尿病早期无创检测诊断方法
2型糖尿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意义与糖尿病早期无创检测诊断方法
【摘要】目的2型糖尿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疾病管理、并发症之间的关系,为疾病管理提 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患者及体检人员进行糖 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的2型糖尿病患者1310例作为研究对象,常规采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HbAlc (正常值 4.0%〜6.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HbAlc达标占36.79%。HbAlc达标者病程>5年、超重或肥胖、高血 压未获得控制、高脂血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未达标者,达标者规律用药比重高于未达标者,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尸<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HbAlc达标水平有待提高,达标与年龄、有无家族病史无关,与病 程有关、体质量等因素有关,未达标者常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更易出现并发症,检测科指导疾病管理,
对于未达标者需强化管理。
糖尿病已成为居民主要卫生负担,我国己超过印度 成为糖尿病发病率最髙的国家,2型糖尿病发病率约为 10%〜11%,且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1]。并发症多是2型糖 尿病重要特征,有报道显示约半数糖尿病患者受并发症困 扰,包括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DF)、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 等,一项三甲医院调査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合并 率30%〜40%、脑血管病10%〜20%,绝大多数患者以 各类并发症入院,急诊门诊低血糖入院者占昏迷患者的 5%〜10%ra。控制血糖是糖尿病管理的基本方法,糖化血红 蛋白是反映一段时间内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是糖尿 病管理的重要依据。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不足4成, 疾病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本次研宂试分析2型糖尿病检测糖 化血红蛋白与疾病管理、并发症之间的关系,为疾病管理 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 院门诊收治的患者及体检人员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 的2型糖尿病患者1310例作为研宄对象。其中男604例,女 706例;年龄37〜87岁,平均年龄(65.5土 1.4)岁;病程 (4.4±2.1)年。纳入标准:①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且病程>12个月i②知情同意;③年龄>35 岁;④未合并恶性肿瘤、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其它内分 泌疾病,一般状况尚可;⑤信息资料完整:⑥认识精神正 常,可配合完成问卷调査。
1.2方法
空腹8 h后晨起采集EDTA-2K抗凝静脉血2 mL和带分离 胶静脉血5 mL,肘静脉采血,送检验科。带分离胶静脉血5 mL用于奥林巴斯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 EDTA-2K抗凝静脉血2 mL用于髙效液相色谱法检测HbAlc (正常值4.0%〜6.0%),以<7,0%为控制目标。检测完成 后,进行问卷调査,调査患者的坻3个月,并发症发生与加 重情况,如低血糖、心脑血管事件。调査患者糖尿病家族 病史、体质量、血压,血脂、用药情況。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 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户<0.05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2结果
HbAlc达标482例(36.79%)。HbAlc达标者病程>5 年、超重或肥胖(参照中国标准BMI>24kg/m2)、高血 压未获得控制、髙脂血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未达标者, 达标者规律用药比重高于未达标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C0.05)。见表 1。
表1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与未达标者一般资料对比(》, %)
HbAlc达标 |
指标 |
年龄>60 |
病程>5年 |
男性 |
糖尿病家 _族病史 |
超重或空腹血糖>7.1髙血压未 肥胖 mmol/L 获得控制 |
髙脂血症 |
规律用药 |
并发症发生 |
||
是 |
n |
221 |
183 |
226 |
197 |
210 |
157 |
67 |
77 |
214 |
27 |
(«=482) |
% |
45.9 |
38.0 |
46.9 |
40.9 |
43.6 |
32.6 |
13.9 |
16.0 |
44.4 |
5.6 |
否 |
n |
405 |
451 |
378 |
354 |
435 |
531 |
278 |
215 |
205 |
117 |
(n=828) |
% |
48.9 |
54.5* |
45.7 |
42.8 |
52.5* |
64.1* |
33.6* |
26.0* |
24.8# |
14.1* |
注:与是比较,*户<0.05
3讨论
有关于HbAlc的研究较多,普遍认为HbAlc可反映一段 时间内的血糖控制水平,但影响因素较多,与患者年龄、 糖尿病家族病史、性别、文化水平等因素有关。本次研宄 显示HbAlc与年龄、性别无关,这可能与纳入患者例数不
足、不同地区疾病管理水平、文化差异等因素有关。应因 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糖尿病管理策略。普遍认为,HbAlc 控制与'体重量有关,不同体质量代谢功能、生理负担存在 明显的差异,肥胖者运动量也明显较少,血糖控制难度较 大[31。血糖控制与血压、血脂等关系密切,HbAlc反映患者压均恢复到正常水平。
3讨论
髙血压是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 势显著的情况下,高血压的发病呈老龄化趋势,同时发病 率也逐渐上升[2_3]。对于高血压患者,一般会给予卡托普利 药物治疗。主要是因为卡托普利具备降血压之功效,同时 还可发挥防范患者心室重塑的功效,进一步使患者的心室 扩张得到有效控制。此外,通过缓激肽的内皮保护,并通 过激活内源性纤溶系统,进一步按制梗死发生。但是,因 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作用下会导致血管收缩受到 抑制,进一步使醛固酮的分泌量下降;当血管呈现扩张情 况时,肾血流量使会增多,进一步在给药后3 h内加大低血 压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总的来说,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 患者,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降血压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发 生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进而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影 响[4]。所以,有必要针对潜在的不良反应,实施有效的预防 措施。
临床研宄表明:给予卡托普利药物可能会诱发一些不 良反应,例如:血管性水肿、皮肤过敏以及干咳等[5〜。此 外,还可能诱发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例如:低血压、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下壁心肌梗死、I度房室 传导阻滞以及血压升高等。当中,以低血压最为常见。因 此,在治疗高血压患者时,有必要控制血压骤降状况的发 生,主要是患者一旦有血压骤降状况发生,易使患者心肌 供血不足,进而当患者肾血流量出现降低的情况,便易诱 发梗死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由于卡托普利导致心血管方 面的不良反应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因
此,有必要实施有效预防措施,主要预防措施包括:一方 面,给予卡托普利药物前,有必要对患者的适应症加以明 确。另一方面,卡托普利给药剂量中的起始剂量有必要从 小剂量开始,每天给药次数从1次开始;与此同时,与药 物混合给药的情况需避免,如:混合钙通道阻滞剂以及利 尿剂给药方法,均需避免。此外,如果患者有不良反应 发生,需及时停止用药,临床医生需认真、负责地査找原 因,并实施有效解决措施。
一段时间内对健康的重视程度、疾病管理能力,许多慢性 疾病危险因素存在相关性,且在生理上也关系密切,如高 血糖本身可致血管损伤,影响外周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 能,进而影响血压,影响血压自我调控机制。用药是控制 血糖的重要方法,特别P细胞功能明显受损患者,用药是保 护P细胞功能、控制血糖变异性与较长一段时间波动的重要 方法,而不同对象用药依从性显然存在明显差异,直接影 响HbAlc控制效果。HbAlc与并发症关系密切,HbAlc高水 平反映髙血糖损害,直接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HbAlc髙水 平还反映对象对疾病管理重视水平、能力较差,或缺乏外 界支持,如患者缺乏糖尿病足的预防护理知识,更易出现 并发症。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HbAlc达标水平有待提髙, 对于未达标者需强化管理。
成都华西华科研究所研发生产多种糖尿病及并发症早期无创检测诊断系统
网址:http:// www.qctqct.cn
手机 : 13072875151 13398187118传真 :028-65830598
市场部电话 :028-65830598 028-67708638 83190122
在线 QQ:110480527 联系人 : 王先生
邮箱:samwangcn@126.com
地址 : 成都市静康路536号
- 上一篇:2型糖尿病检测血清胆红素尿酸临床价值与糖尿病早期无创检测诊断 2022/6/15
- 下一篇:2型糖尿病基因检测发病关联性研究与糖尿病早期无创检测诊断方法 202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