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诊断分型与糖尿病早期无创检测诊断方法
糖尿病的诊断分型与糖尿病早期无创检测诊断方法
陆地区华人生活习惯相近而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如新加 坡)和地区(如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其年龄标化的糖尿病 患病率为7.7%〜11%。与此对应的是,在1987、1992和 1998年3次流行病学调查中,毛里求斯25〜75岁的华人糖 尿病患病率均超过了 11%。
7.糖尿病患者生存期增加随着对糖尿病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控制水平的改善以及对并发症治疗水平的 提高,糖尿病患者死于并发症的风险明显下降。
中国糖尿病严峻的流行现状、未诊断人群比例髙、大量 的糖尿病高危人群,提示在糖尿病的预访中,我们还有更多 的工作要做。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一、 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应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 管血的血糖检测结果。若无特殊提示,文中所提到的血糖均 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
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切点主要依据血糖 值与糖尿病并发症和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系来确定。目前 常用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有WHCK1999年)标准和ADA (2003)年标准。我国目前采用WHOC1999年)糖尿病诊断 标准、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表2、表3)和糖尿病的分型体系 (表4),空腹血浆葡萄糖或75 g葡萄糖OGTT后2 hPG值 可以单独用于流行病学调査或人群筛査。但我国资料显示 仅查空腹血糖,糖尿病的漏诊率较髙,理想的调査是同时检 查空腹血糖及OGTT后2 hPG值。 '
建议已达到糖调节受损的人群,应行OGTT检査,以降 低糖尿病的漏诊率。
二、 关于用HbAlC诊断糖尿病的问题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倾向将HbAlC作为筛査糖尿病高危 人群和诊断糖尿病的一种方法。Hb^ c较OGTT试验简便 易行,结果稳定,变异性小,且不受进食时间及短期生活方式 改变的影响,患者依从性好。2010年ADA指南已将HbAj c >6. 5 %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一。2011年WHO也建议在 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这一切点诊断糖尿病。但目前 HbA c检测在我国尚不普遍,检测方法的标准化程度不够, 测定HbAlC的仪器和质量控制尚不能符合目前糖尿病诊断 标准的要求。而且,中国人群中HbAlC诊断糖尿病的切点 是否与国际上一致尚待研究证实。基于以上原因,目前不推 荐在我国采用HbAi c诊断糖尿病。
另外,就临床诊断而言,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 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增高,若没有明确的高血糖病史,就不 能以此时的血糖值诊断为糖尿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査并确 定糖代谢状态。
三、 糖尿病的分型
我国目前采用WHCK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_体 系。该分型体系和ADA的糖尿病分型体系相同,分型的基
表2糖代谢状态分类(WHO 1999)
|
静脉血浆葡萄糖(mmol/L) |
|
糖代谢分类 |
空腹血糖 (FPG) |
糖负荷后2 h 血糖(2 hPG) |
.正常血糖 |
<6. 1 |
<7.8 |
空腹血糖受损(IFG) |
6. 1 〜<7.0 |
<7.8 |
糖耐量减低(IGT) |
<7.0 |
7. 8〜<11. 1 |
糖尿病 |
^7.0 |
>11. 1 |
IFG和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即糖屎病前期) 表3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
诊断标准 |
静脉血浆葡萄糖 水平(mmol/L)a |
(1) 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饮、多食、多
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 >11.1
乱表现)加上随机血糖检测 或
(2) 空腹血糖(FPG)
或
(3) 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 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査
注:空腹状态指至少8 h没有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 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 (IFG)或糖耐量减低(IGT) ;a只有相对应的2 h毛细血管血糖值有 所不同,糖尿病:2 h血糖>12.2 mmol/L;IGT: 2 h血糖>8_9 mmol/L 且<12. 2 mmol./L
础主要根据病因学证据。在这个分型体制中。糖尿病共分4 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的 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是临床 的常见类型。1型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显著 的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特征是胰岛|3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和 消失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显著下降或缺失。2型糖尿病的 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亦不明确,其显著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为 胰岛卩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相对减 少)或胰岛素抵抗所导致的胰岛素在机体内调控葡萄糖代谢 能力的下降或两者共同存在。妊娠糖尿病是在妊娠期间被 诊断的糖尿病,不包括被诊断糖尿病患者妊娠时的高血糖状 态。特殊类型糖尿病是在不同水平上(从环境因素到遗传因 素或两者间的相互作用)病因学相对明确的一些高血糖状
态。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人,特殊类型糖尿病的 种类会逐渐增加。
糖尿病病因学分类(WHO, 1999)
1.1型糖尿病 A•免疫介导性 B.特发性
2. 2型糖尿病
3.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A•胰岛卩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第12号染色体,肝细胞核因子-l«(HNF-la)基因突变 (MODY3)
第7号染色体,葡萄糖激酶(GCK)基因突变(MODY2).
第20号染色体,肝细胞核因子-4a(HNF-4a)基因突变 (MODY1)
线粒体DNA 其他
B. 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 A型胰岛素抵抗
矮妖精貌综合征(Leprechaunism)
Rabson-Mendenhall 综合征 脂肪萎缩性糖尿病 其他
C. 胰腺外分泌疾病:胰腺炎、创伤/胰腺切除术后、胰腺肿瘤、胰腺 囊性纤维化、血色病、纤维钙化性胰腺病及其他
〇.内分泌疾病: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胰髙糖素瘤、嗜铬细胞 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生长抑素瘤、醛固酮瘤及其他
E. 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的糖尿病:Vac〇r(N-3吡啶甲基N-P硝基苯 尿素)、喷他脒、烟酸、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二氮嗪、|3■肾上 腺素能激动剂、噻嗪类利尿剂、苯妥英钠干扰素及其他
F. 感染:先天性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他
G. 不常见的免疫介导性糖尿病:倕人(Stiff-man)综合征、胰岛素 自身免疫综合征,胰岛素受体抗体及其他
H. 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Down综合征、KUnefeker 综合征、Turner综合征、Wolfram综合征、Friedreich共济失 调、Huntington 舞蹈病、Laurence~Moon-Beidel 综合征、强直性 肌营养不良、卩卜啉病、PraderWilli综合征及其他
4. 妊娠糖尿病
M〇DY:maturity on-setdiabetes; mellitus in youth,成人起病的 青少年糖尿病
四、如何区别1型和2型糖尿病 单用血糖水平不能区分1型还是2型糖尿病。即使是 被视为1型糖尿病典型特征的酮症酸中毒,有时在2型糖尿 病也会出现。在患者起病初期进行分类有时的确很困难。1 型糖尿病目前主要根据临床特征来诊断。
1型糖尿病的特点
•起病迅速
•发病年龄通常小于30岁 •明显体重减轻
•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 •常有酮尿或酮症酸中毒
•体型消瘦 •出现自身免疫标记:如谷氨
•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浓度明 酸脱羧酶(GAD)抗体,胰岛 .显降低或缺如 细胞抗体(ICA),人胰岛细
胞抗原2抗体(IA-bA)等
年轻糖尿病患者的分类尤为困难,因为1型、2型在青年 人群中发病率相近。
尽管在欧洲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常在50岁以上,然 而在太平洋岛屿的居民和其他一些高发种群,如南亚和东南 亚人,20〜30岁年龄组发病的人数逐渐增加,而且目前同样 的情形也出现于青少年前期儿童。
因此如果对诊断有任何不确定时,可先做一个临时性分 类,用于指导治疗。然后依据对治疗的初始反应再重新评估 和分型。
血清C肽和GAD抗体及其他与1型糖尿病相关的自身 免疫标记物的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但不能作为建立诊断的 必要证据。
五、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近来在儿童和青少年、尤其在高发族群中的 发病率迅速增加,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尽管1型糖尿病儿童多见,但是儿童和青少年发生2型 糖尿病的几率正在不断增加。国内目前尚无儿童和青少年2 型糖尿病的全国性流行病学统计资料。大多数2型糖尿病 患者起病隐匿,肥胖,有较强的2型糖尿病家族史。极少数 为急性起病,表现为多饮、多尿、酮症而需要暂时性胰岛素治 疗,在临床上应和1型糖尿病作鉴别(表4)。
表4青少年1型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要点
鉴别点 |
1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 |
起病 |
急性起病,症状明显 |
缓慢起病,症状不明显 肥胖 |
|
体重下降 |
较强的2型糖尿病家族史 |
临床特点 |
多尿 |
有髙发病率种群 |
|
烦渴,多饮 |
黑棘皮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 |
酮症 |
常见 |
通常没有 |
C肽 |
低/缺乏 |
正常/升髙 |
抗体 |
|
|
ICA |
阳性 |
晓性 |
GAD |
阳性 |
阴性 |
IA-2A |
阳性 |
阴性 |
治疗 |
胰岛素 |
|
相关的自身 免疫性疾病 |
并存几率髙 |
并存几率低 |
ICA:胰岛细胞抗体;GAD:谷氨酸脱羧酶抗体;IA-2A:人胰岛细 胞抗原2抗体
成都华西华科研究所研发生产多种糖尿病及并发症早期无创检测诊断系统
研发生产无创糖尿病及并发症早期检测诊断仪
网址:http:// www.qctqct.cn
手机 : 13072875151 13398187118传真 :028-65830598
市场部电话 :028-65830598 028-67708638 83190122
在线 QQ:110480527 联系人 : 王先生
邮箱:samwangcn@126.com
地址 : 成都市静康路536号
- 上一篇:糖尿病的诊断分型进展与糖尿病早期无创检测诊断方法 2022/6/16
- 下一篇:糖尿病的诊断分类与糖尿病早期无创检测诊断方法 2022/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