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2型糖尿病(T2DM)常见慢性并发症与糖尿病早期无创检测诊断方法

2022-06-15 09:04:22      点击:

2型糖尿病(T2DM)常见慢性并发症与糖尿病早期无创检测诊断方法

微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T2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发病机制复 杂且与诸多因素有关,迄今尚未能完全阐明。本研究旨在通 过测定患者血浆凝血四项水平,为深人研究糖尿病微血管病 变的发病机理提供更多资料。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对照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 45岁.70岁,为健康体检者,心脏、肝脏、肾脏等无器质性病 变。T2DM组64例,均按1997年WHO关于糖尿病诊断和分 型标准确诊,病史均在34 . 84以上,血糖控制良好,其中无 血管病变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8岁~71 岁;伴血管病变组(包括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心脏病变及脑 血管病变)34例,女性20例,年龄47岁.72岁。观察对象 以往均无出血史或血栓性疾病史,近期无服降纤药物史。

1.2标本收集全部受试者均于清晨空腹抽取1.8mL静脉 血于含0. 2mL/109mol/L枸椽酸钠抗凝管中,混匀,以3000 转/min离心15min,立即分离血浆后上机检测。所有抽血管

均米用真空管米血,标本在米血后2h内检测完毕。标本正 式检测前仪器均做质量控制,质控合格后才进行标本检测, 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操作。

1.3 仪器与试剂凝血四项指标由法国DIAGNOSTIC A STAGO公司Star-4半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试剂由上海太 阳生物有限公司法国STA血凝仪专用试剂检测。

1.4统计学处理结果用x±S表示,各组资料间比较显著 性检验采用单因素多个样本的方法分析。

2结果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 血酶时间(TT)三项指标T2DM组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_ P < 〇. 01 );纤维蛋白原(_ FIB)在T2DM组较对照 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〇.〇1 )。T2DM组内也存在 差异,其中伴血管病变组较无血管病变组PT、APTT、TT三项 指标亦缩短,FIB增高,二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 〇1),详见表1。

1

T2DM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x

± S)

IJ

例数

PT( S)

APTT( S)

FIB(g/L)

TT(S)

对照组

30

12.8±0.86

31.93±3.11

3.65±0.55

18.46±1.83

T2DM

无血管病变组

30

12.25±0.94

29.31±2.90

3.93 ±0.65

17.93±1.80

伴血管病变组

34

11. 23 ±1.03

27.15±2.67

4.51 ±0.76

16.14±2.03

F

16. 70

20. 44

12.52

13.45

P

P<0.01

P<0.01

P<0.01

P<0.01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T2DM患者体内常常存在高凝倾向,使 应用检测内源性凝血途径的APTT,外源性凝血途径的PT均 明显缩短,TT缩短,FIB水平显著上升,有血管并发症的患者 更加明显。其血液高凝程度加剧,此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 T2DM患者伴血管病变组血液高凝程度加剧,其可能原因:长 期血糖升高,可使部分血红蛋白A与糖醛结合形成糖基血红 蛋白(HbAIC),HbAIC可促使组织缺氧。同时血糖升高,红细 胞膜变得僵硬,加上血黏度增高,引起局部血流停滞,组织更 缺氧,缺氧可损伤内皮细胞;胰岛素不足时,脂肪组织分解代 谢亢进,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被转化为酮体,亦可造成内皮 损伤,损伤的内皮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激活了凝血系统。 糖尿病患者内源性凝血系统途径中的凝血因子!、《、#、$及 血管假血友病因子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2]

综上所述,T2DM患者存在严重的高凝状态,上述指标的 监测对其病情的分析和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我们认为对T2DM早期患者应追踪观察其凝血指标并应尽 早进行干预,保护靶器官,纠正高凝状态,从而有利于阻止或 延缓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成都华西华科研究所研发生产多种糖尿病及并发症早期无创检测诊断系统

网址:http:// www.qctqct.cn 

手机 : 13072875151 13398187118传真 :028-65830598

市场部电话 :028-65830598 028-67708638  83190122

在线 QQ:110480527 联系人 : 王先生

邮箱:samwangcn@126.com

地址 : 成都市静康路536号